军工世界观丨护卫舰的海上进阶之路

 新闻资讯     |       来源:安博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02 17:46:38

  护卫舰是既古老又现代的舰种。为了适应不一样时代的作战需求,自护卫舰诞生以来,各国海军一直对其设计和功能进行改进。今天,现代护卫舰使用舰炮、鱼雷、反舰导弹、防空导弹作为主要武器,在舰艇编队中承担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支援登陆作战,以及为无人舰载机起飞和降落提供平台等任务。

  随着时代发展,护卫舰的吨位逐渐提高,所承担的作战任务也日益拓宽。作为“海上带刀侍卫”,护卫舰已经从早期的战场边缘角色,进化为各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自诞生以来,护卫舰经历了怎样的演进,未来又将如何继续升级?本期,让我们一探究竟。

  早在大航海时期,护卫舰已初现雏形。当时,一种三桅帆船凭借速度优势,成为商人们海上航行的首选。高耸的前后船楼,让这种帆船装上火炮就可以“应征入伍”,很快成了海军队伍中的“武装商船”。当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三桅武装帆船成为殖民者们往返近海区域的利器,在航行中扮演着“近海打手”的角色。这种帆船,正是护卫舰的前身。

  17世纪,为满足巡逻与警戒需要,英国某些船舶制造公司将单桅帆船,改建为具有攻击性的军用战船,用来执行海岸防卫、辅助大型船只进攻等任务。随后,法国也掌握了这种战船的制造技术,将其纳入军用。英、法两国海军开始统一使用“护卫舰”一词,定义这种介于小型巡防战船和单桅战船之间的舰种。后来,护卫舰逐渐被更多国家海军纳入现役。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一批适用于近海活动的舰船如雨后春笋般被建造出来。护卫舰的功能也逐渐延伸——它可以执行警戒、巡逻、护航等任务,成为一种攻防兼备的海上作战平台。

  1797年,美国海军宪法号护卫舰在波士顿下水。这是一艘木壳三桅风帆护卫舰。舰船以坚韧的橡木作为船壳板,整个建造过程消耗了1500棵大树的木材。作为全世界舰龄最大的在役海军舰艇,宪法号护卫舰至今已服役200多年,仍然配备着一支60人的舰员队伍,只是不再执行军事任务,而是向公众和游客开放参观。

  作为18世纪晚期法国造船界的领军人物,设计师雅克·萨内为法国海军进行了大部分船只的设计,例如海洋级一级战列舰、鲁莽级战列舰。监视人级护卫舰也是他的代表作。

  雅克·萨内的设计以速度见长。他格外注重战舰的速度优势,因此他所研制的战舰普遍具有优美流畅的线条、高大的桅杆,以及数值较高的长宽比。然而,战舰作为火炮射击平台,这种设计对其稳定性也造成一定影响。

  成立于19世纪的荷兰皇家斯海德尔公司,为荷兰皇家海军制造了大量军舰。在早期护卫舰的研制过程中,该公司加强细节设计,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工艺和材料,生产出的护卫舰质量较高、可靠性较好,在外观和性能上都达到了出色水准。

  时间来到20世纪,日俄战争中,俄国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波罗的海造船厂和日丹诺夫造船厂等多家造船厂,建造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用于守卫与护航的护卫舰,并让它们执行海军基地附近海域防御作战的任务。不过,此时的护卫舰排水量较小,一般只有几百吨。由于火力弱、航速低、抗风浪能力差,这些舰船只适合在近海活动,发挥作用有限。

  一战时期,德国潜艇部队反复冲击协约国的海上交通线。协约国因此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用于承担反潜和护航任务。新研制的护卫舰主要装备中小口径火炮、鱼雷和深水炸弹,在吨位、火力、续航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当时,战场上出现最大的护卫舰,排水量已达到1000吨,并且具有一定远洋作战能力。这一时期,护卫舰开始明确在海军中的功能定位,现代护卫舰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渐渐完善。

  二战期间,德军潜艇部队采用“狼群”战术打击同盟国舰船,德军飞机也对同盟国舰队和运输船队产生极大威胁。这对护卫舰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美、英等国开始着手建造编队专属的护卫舰。

  英国斯蒂芬斯船厂建造黑天鹅级轻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近2000吨。该型护卫舰既装备了防空炮,也配备了深弹投掷器、深弹施放轨、刺猬弹发射器等用于攻潜的装备,基本具备现代护卫舰形态。美国海军则在埃瓦茨级护航驱逐舰的基础上做改造,建造了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二战期间,其英格兰号战舰曾创下半个月内击沉6艘日军潜艇的战绩。

  战争结束后,英国整合了国内各类轻型护卫舰与反潜护卫舰,并将二战时期建造的护航驱逐舰统一归入护卫舰范畴。最终,西方国家在舰级划分上达成一致,排水量3000吨以下的护卫舰和护航驱逐舰,统一被称作护卫舰。

  二战后,众多参战国家军费紧缩,为了取得更好的性价比,护卫舰走上了多功能发展之路——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各国依据自己战略需要,推出了一系列吨位、火力有所精简的护卫舰。这些战舰既能满足日常战备需求,又能在战时融入编队,执行反潜、防空、侦察、布雷等作战任务。同时,它也能为无人舰载机提供起飞和降落平台,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起到“战力补充器”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武器装备升级迭代,护卫舰开始配备导弹和直升机。导弹护卫舰应运而生。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英国公爵级护卫舰、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和德国萨克森级护卫舰,都是导弹护卫舰。1982年,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海军派出各种舰艇118艘,其中19艘是护卫舰。当阿根廷空军发射“飞鱼”导弹袭击英国常胜号航空母舰时,英军的大刀级护卫舰立即发射“海狼”导弹,将来袭的两枚导弹击落。

  除武器配备外,护卫舰的整体设计也在一直在改进。如丹麦爱尔堡造船厂建造的尼尔斯·尤尔级护卫舰,一方面首舷弧较大、舰首部折角线明显,有利于在舰体快速航行时减轻海浪冲击;另一方面设置了舭龙骨和减摇鳍,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战舰横摇。几经改良后,这艘吨位不大的护卫舰紧凑地塞下了相当齐全的武器装备,展现了当时护卫舰的杰出设计成果。

  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将海洋视作重要资源,纳入战略规划。近海成为各国进行防御的关键区域。相对灵活的轻型护卫舰,也因此受到追捧。

  2004年,法国DCNS集团把握机会打入市场,向法国海军提出开发追风级护卫舰的计划。

  这是一款相对灵活的轻型护卫舰。追风级护卫舰包括3种型号:基本型、防空型和反潜型。它并非为法国海军设计,而是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用于出口贸易。马来西亚、埃及、阿联酋等国都是该型护卫舰的海外顾客。

  无独有偶,俄罗斯金刚石船舶制造公司设计建造的暴徒级护卫舰,是专门为俄军里海舰队量身制造的一款小型舰艇。它尺寸小、吃水浅,虽然没有装备反舰导弹,但防空作战能力较强,可以打击海上舰船,也可以攻击岸上目标。

  与之相对,护卫舰大型化则体现了另一个方向的研制趋势。对护卫舰而言,排水量增加有助于提升战舰适航性和自持力,能够搭载数量更多、种类更全的舰载武器。在执行防空、反导、反舰、反潜等任务时,部分护卫舰还可以配备巡航导弹进行对陆攻击。

  2023年12月5日,德国海军当前最大的造船项目——F126型护卫舰,真正开始施工建造,首舰计划于2028年交付。根据预先设计的具体方案,F126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万吨,采用柴电联合动力。该型护卫舰前后主炮、相控阵天线和烟窗将会集成于一处,采用新的上层建筑布局方式,提高隐身性能。这是设计中的重要亮点。

  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特点。不久前,印太2023国际海事展上,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展出了全新的MEKO系列A210轻型护卫舰。MEKO型护卫舰是德国蒂森·克虏伯旗下布洛姆弗斯公司设计的军舰系列,其创新地使用了模块化系统安装各种武器装备,以满足多种的客户的真实需求,仅看体量大小就有8个级别,武器配备更是“五花八门”。前一代MEKO200型护卫舰是该系列中最畅销的型号。依据使用国家的不同,MEKO200型护卫舰衍生出一系列不同的子类型。目前,葡萄牙、土耳其、希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海军都装备了该型护卫舰。

  从帆船时代到现代导弹护卫舰,护卫舰的进阶之路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始终朝着适应作战环境、作战需求的发展趋势不断前行。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战争形态变化,护卫舰还有机会作为更多新型装备的载体,进一步升级迭代。对于护卫舰设计与功能的探索,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完善。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需要疏肝、理气、排毒,疏通已造成的阻塞,让肝气得以升发,并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

  痛风发作是由于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关节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不仅如此,在科普实践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还会结合直播与短视频两种形式,提升科学知识的传播效率。

  世界互联网大会“算力网络”专题论坛:“算力网络”为智慧世界建设提供澎湃动力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算力方面的相关需求迅速增加,各国竞相发展算力产业。作为算力主要载体,算力网络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地质工作者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四岔口村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七鳃鳗化石,其身形细长如鳗鱼,口如吸盘。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古所”)张江永研究员鉴定为孟氏中生鳗。

  29日,在中国民用航空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解读《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时表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航空运输强国,基本实现航空出行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核心技术装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大飞机实现规模化运营。

  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最新发布的十大进展有哪些特点?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一一作了解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扎实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研究人员发现,不想体育锻炼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若想坚持锻炼,人们还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治疗抑郁和焦虑等疾病的药物通常会带来多种副作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参与的研究小组发现,经过仔细修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松弛素-3分子,可降低治疗这些疾病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率。

  教育部28日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此次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宣讲团成员由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代表共25人组成。

  全球清洁能源革命持续推进,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和低自放电率等优势需求激增。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工作时候的温度、安全性仍是制约其逐步发展的瓶颈。

  2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就交通运输高水平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情况回应了社会关切。

  系上绿围裙,扣上黄草帽,拎上锄头、水桶,顶着太阳,王亭予在杭州初秋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踏上了一块黄土地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27日在哈尔滨通过验收。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于世。近期,因为“义乌老板娘”可以无缝切换多国语言介绍自家商品,人们再次被这个号称“世界超市”的贸易重镇所震撼。

  “去年玉米大丰收,今年又包了300多亩地,咱盘算着,也‘整’台机器,起垄、播种、侧深施肥都好使,早点为春耕做个准备。”

  【科技前沿】湖北十堰发现3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群 对推动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有重大意义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做出详细的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

  以人才驱动科学技术创新,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这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基本逻辑。